Day

December 1, 2015
中国国粹走向世界之时,就是中国真正崛起之日—纽约堂叔     纽约堂叔 作者按:《堂叔脱口秀》是纽约堂叔为有幽默感的华人特制的一款幽默小品,并非普通笑话,旨在针砭时政,伸张正义,活跃思想,喜爱者请广为传播,不适者就此却步,则堂叔幸甚。   近年来疯卷世界的中国旗袍风愈演愈烈,成为中国崛起的最新图解,并因逐渐演变成一种极具商业前景的艺术活动,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  众所周知,清代正式服饰中,旗袍和马褂是姐弟胎,同为排行第五的中国国粹。花样十足的旗袍秀已经让中国女人独领风骚,可是我们的男士们不干了,凭什么搞性别歧视?中国马褂协会就是在这种万分紧迫的形势下脱颖而出的。  中国马褂协会会址在北京。第一任会长是美籍华人纽约堂叔。本协会的第一批会员是: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马英九和在免费的中国马褂面前毫无抵抗力的特批非华人会员奥巴马,小布什,普京,安倍晋三,李显龙以及Apec成员国所有的在位或下台的国家领导人,有图片为证。  本协会章程将择时另外公布,请广大网友密切注意;中国男士们,你们光辉灿烂的时刻就要来了。 有堂叔地沟油诗为证: 疯完旗袍疯马褂 纽约堂叔把话拉 中国人民真幸福 想穿啥子就穿啥   
Read More
堂叔脱口秀:当全国人民都富起来了。。。 这是堂叔三年前发表的一篇博文, 看来它不无正确地预测了天朝社会今天和今后的走向。(该文选自堂叔《地沟油幽默文学集》。) 作者按:《堂叔脱口秀》是纽约堂叔为有幽默感的华人特制的一款幽默小品,并非普通笑话,旨在针砭时政,伸张正义,活跃思想,喜爱者请广为传播,不适者就此却步,则堂叔幸甚。 上面那张广州某地摆满超级豪华汽车的照片令堂叔感到忿忿不平,醋意大发。如果不是读了张家敦那本骗人的《中国即将崩溃》,我本 来十多年前就该海归的。凭我的本事,早就成了“肿”字号的,挤身日进斗金的亿万富翁的行列了,还搞什么劳什子地沟油文学。确实,打从十年前开始回国,祖国 大地真是一年一个样,看得我眼花缭乱。那个从台湾叛逃到大陆又当了中国御用经济学家的林毅夫两年前就雄心万丈地说了:中国至少还有30年“鸡的屁”保持两 位数增长的高速发展。所以堂叔一直蠢蠢欲动–海归 如果当海龟,我就绝不会是海鸥:老是吃着中国的鱼又想着美国的熊掌。为保险起见,我还是咨询了我的一个未来学家的朋友。我的朋 友在一番复杂计算的基础上,给我预测了30年以后中国的情景。他说,按照林某人的说法,中国经济在几何级数的爆炸性增长之下,30年后,中国的人口已经大 幅度地减少,全国几亿人口中的大部分都会成为亿万富翁,那时的中国将出现如下的繁荣景象。这里,容我分门别类地描述一下。 1, 环境 江河湖泊变色。估计书法家比较高兴,因为江河的水都像墨汁一样。湖泊全被蓝藻覆盖。地下水稠得像地沟油。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挂着一个大号蒸馏器,因为自来水必须经蒸馏以后方可饮用; 当然还有空气过滤器。 空气混浊。年轻人只能从电影中理解蓝天,太阳,星星和月亮。人们关心能见度大大地超过了天气预报。口罩已经成为革命历史文物。人人出门必须戴防毒面具,女人再漂亮也无济于事,因为男人眼中不再具有美女的概念。 土地肥沃得流油,散发着化学的芬芳。地沟油成了最佳也是最贵的食用油。堂叔的地沟油文学开始大行其道,一纸难求。 2,健康与寿命 由于高死亡率,全国人口比30年前减少了一半。全国80%的人患癌症。人们见面时最时髦的招呼不再是说“吃了吗?”,而是说“嘿,哥儿们癌了吗?”,“癌了,正他妈的扩散着呢”。人寿保险部门纷纷关门。 全国平均寿命不到40岁,和明朝的皇帝们差不多。 殡葬业成了世界上最赚钱的生意,员工收红包收到手软。“万人坑”早就小儿科了,火葬场不敷使用,全国各地兴建了无数的“百万人坑”,以处理蜂拥而来的尸体。 3,交通 中国成了世界最大的停车场。开车从北京饭店到王府井或从人民广场到外滩需要一天一夜。全国极少车祸发生,汽车保险已成昨日记忆。因堵车而造成的精神病病人把各地的疯人院挤得水泄不通。 全国有上亿架飞机。私人飞机的普及使得本山大叔和成龙大哥再也显摆不起来喽。北京虽然有十多个国际机场,还是忙不过来,平均每5秒钟起落一架。摔飞机就像小朋友摔玩具一样,成为交通事故的主要肇因。保险公司纷纷破产关门。 我党高级领导人的专车按不同级别分配如下:政治局常委坐装甲三轮车,政治局委员以下分别坐装有安全设备的黄包车或独轮车。上述三种型号的车辆规定为特供商品,不得对外售卖。国家领导人出访国外不再乘专机,改乘军舰或潜水艇。 顺便提一下,法拉利和罗尔斯罗伊斯汽车专卖店已经开到全国两千多个县里。 4,国内移民和迁徙 风水轮流转。大城市居民争先恐后地迁徙到最偏僻的山村,以致这些地方的农村户口洛阳纸贵,在拍卖场的卖价比齐白石的作品高出100倍。北京户口沦为没人要的地摊货。 5,外交和移民 世界上主要国家纷纷与我国断交,我外交部长的地位与台湾中华民国外交部长的地位不相上下,成为“断交部长”. 除了非洲的一些国家以及南极洲,其他国家像避瘟疫一样对中国移民关上大门。 像纳米比亚之类的非洲国家到处都是背着LV包包的中国女人和戴着劳力士满天星金表的中国男人,不失为当地的一道优美风景线。 与之相呼应的是,我国地下的对外人口偷渡业发达。美国各地的中式外卖餐馆的老板们全部回流国内,做起了一本万利的蛇头生意。“海归”两字早已成为历史用词,人们就像忘记”64”一样忘记了它。 。。。。。。。。。。。。。 集思广益,或许朋友们对此还会有诸多补充,请发表高见。 既如此,形势反而苍黄,俺又开始在亿万富翁和祖国未来的尴尬情况中变得万分纠结起来,请亲爱的网友们给我出出主意,堂叔到底还要不要海归呢? 还是俺的地沟油诗相得益彰: 亿万富翁不是梦 发财东西南北中 千村万户人痞疠 男女老少肚子疼
Read More
我们纪念她,是因为她给我们带来信念—纽约堂叔 曾经的歌手李娜。今天的昌圣法师。 今年五月,是李娜息歌17周年,也是她首次演唱《青藏高原》20周年的日子。 李娜5岁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后入河南戏曲学校学习豫剧并成为河南豫剧团的优秀演员。她也有过短期学习经典声乐的经历。她主要成长于上世纪80–90年代为期10年的北漂时期。和多数人一样,在经历了无数的摸爬滚打以后,被“主流社会”接纳,一步步走到大家的面前。 1994年,已经成名的李娜被选中在一部电视剧中演唱主题曲《青藏高原》。在此之前,作曲家张千一已经非常了解李娜声乐能力,于是就为她量身打造了这个音域达16度的高难度歌曲。这是因为李娜的音域已经达到3个半八度,这在女声声部中是极其罕见的。 中国民歌的音域通常不超过11度,创作歌曲通常不超过13度。《青藏高原》作为李娜最成功最有影响力的曲目,把她的人生推到了一个如同青藏高原一样的高度。此时的李娜,理所当然成为全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 李娜版《青藏高原》。 作为一首通俗歌曲,李娜的《青藏高原》极其圆满地演绎了藏民歌的特色,但又不局限于彼,在发声,唱法和情感表达上中融合了民族,戏曲,流行以至西洋成分,在吐词咬字上处理得十分松弛而又清晰。可以想象,她在二次创作中是下了多么细致的功夫。当然,经过李娜的演绎,《青藏高原》已然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歌曲的绝唱,恐不为过。 后来的歌手竟无一能够企及,更不要说超越了。唱《青藏高原》的歌手很多,其中可圈可点的有韩红,谭晶和索朗旺姆,但她们与李娜相比仍然有着一定的距离,这也是中国音乐界所公认的。至于著名的学院派民族唱法的代表“金氏唱法”的诸多歌唱高手,迄今也只有彭丽媛敢于出来挑战。 堂叔认为,以青藏高原,嫂子颂等为代表的李娜作品俨然构成了“李娜唱法”,它和中国的学院派唱法相异趣,完全能够满足了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和需求。因此,说它是中国唱法的代表之一,我认为是合情合理的。 李娜唱《嫂子颂》。 《嫂子颂》是李娜息歌之前所获得的唯一的国际奖项。在《嫂子颂》中,李娜运用了豫剧的二八板和慢板唱腔,展示了豫剧中的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韵味纯美的特点,把一个英雄嫂子完美地烘托在听众面前,催人泪下。 歪打正着。除了她后来的刻苦训练以外,可以说,李娜这种一般人眼中不入主流的河南地方戏的经历实实在在造就了她。也可以说,中国戏曲中被不屑一顾的练声方法—“喊嗓”营养了她。她在声乐和歌唱普适性方面的造诣使得她成为那种以亿人群中才能够产生一个的歌唱天才。 综以上述,堂叔的感想如下: 1,经过大量反复的声乐实践,李娜的3个半8度的音域几达中国女声的极限; 2,李娜创造了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当代民族声乐方法,它横跨和融合了民族,戏曲,流行和西洋方法,是谓李娜唱法; 3,在发声和唱法方面的原创性和普适性(多变性)方面至今无人企及; 4,因此,李娜唱法对学院派的民族声乐理论,实践和教育形成了一个有力的挑战。 不瞒您说,堂叔一直都是个”娜迷“,李娜的歌声一直是伴随我读书写字的“倩影”。2002年,在李娜息歌5周年时,我情不自禁地为李娜写了歌词以及颂扬《青藏高原》等歌曲的诗各一首,今天贸然献给所有喜欢李娜的盆友。 李娜,你在哪里(歌词) 跨过绵密的大兴安岭 穿越苍莽的青藏高原 铿锵是高山的女儿 气度是大河的子民 哦李娜,你是珠穆朗玛的白雪 哦李娜,你是八月十五的明月 哦李娜,你在哪里 我们仿佛每天与你有约 田野是你的舞台 蓝天是你的琴房 飘逸是你的秀发 滋润是你的脸庞 哦李娜,你是珠穆朗玛的白雪 哦李娜,你是八月十五的明月 哦李娜,你在哪里 我们仿佛和你每天有约 迎来四方父老乡亲 敞开你辽阔的心田 奉上你激越的歌喉 倾吐你深情的挂牵 哦李娜,你是珠穆朗玛的白雪 哦李娜,你是八月十五的明月 哦李娜,你在哪里 我们仿佛每天与你有约 唱不尽的人生苦甜 挣不脱的欲海无边 皈依了青灯古佛 抱定了阴阳的信念 哦李娜,你是珠穆朗玛的白雪 哦李娜,你是八月十五的明月 哦李娜,你在哪里 我们仿佛每天与你有约 十六行诗: 青藏高原 掀起一片战栗的狂潮...
Read More
音乐随笔(1):情归慕尼黑。 她从每一个角落里飘逸出来,顿时,空气中充满好听的细胞—纽约堂叔 纽约堂叔 结束西班牙半个月的观光行程,我从马德里径直飞往我心中的音乐圣地–慕尼黑。开始了我的音乐寻梦之旅。 从某一个世纪开始,德国这块地方就至少成了世界最伟大的思想与音乐之乡。这里要说明的是,确切地说,许多大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虽然是奥地利人,却同属日耳曼民族。 我首站选择慕尼黑有两个原因。 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冬日,我和我的伯父母一同观看中央歌剧舞剧院上演汉语的瓦格讷歌剧。才上中学的我是生平第一次看歌剧。 歌剧的名字和其他细节都统统忘记了,只记得作者的名字叫瓦格讷,那是因为这个名字很像古巴的一个革命家格瓦拉。后来才知道,我伯父是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博士,他在德国生活了6年之久,和德国人一样有着深厚的瓦格讷情结。 可以说,因为瓦格讷,德国才成了欧洲的歌剧大国,因为那时候,欧洲的经典歌剧舞台都在意大利和法国,德国人,甚至英国人都被他们嘲笑为歌剧侏儒。后来瓦格讷到了罗马和巴黎,受到歌剧迷们空前的欢迎,为德国人报了一箭之仇。 因此,这次到慕尼黑,一是想缅怀一下我伯父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二是凭吊一下瓦格讷的历史风貌。 说到瓦格讷,就必须提到他的朋友,粉丝,赞助人德皇路德维希二世。 路德维希是一个兴趣非常广泛的人,喜欢艺术。但他不像堂叔那样,喜欢可爱女人,有了老婆还想包 个二奶啥子的;他偏偏对女人不感兴趣,终生未娶,也的的确确没有任何情人。他的第一个嗜好是城堡宫殿。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中世纪开始,德国大大小小郡主们 就热衷于建城堡。德国全境好看的城堡至少有100多座;所以就有一个调侃说,到德国光看城堡就会让你自己也变成城堡(石头)。 年轻皇帝的第二个嗜好就是音乐,而且特别钟爱瓦格讷。所以皇帝在位十多年期间,接连着造了3座 气势不凡的城堡宫殿,并在这些建筑物里面刻意设计装饰了瓦格讷的音乐要素,如新天鹅堡的灵感就来自瓦格讷的歌剧《天鹅骑士》。离慕尼黑一个多小时车程的新 天鹅堡,堪称德国城堡之最。看了这样的城堡,估计全球范围内就可以“曾经沧海“了。 而且,皇帝根本就是瓦格讷的贵人,在音乐家最潦倒的时候,皇帝不但推崇他的歌剧,而且直接给予他大量的经济援助。这就让瓦格讷有充沛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他的歌剧创作。 有了皇帝的支持,慕尼黑就成了瓦格讷歌剧表演的中心,不但如此,有了皇帝给的银子,他干脆在离 慕尼黑不远的拜罗伊特建造了专属于他的剧场。拜罗伊特每年的7–8月是德国的瓦格讷音乐节,在这期间,如果你有幸搞到了票,你会很容易看到来自欧洲乃至 于世界很多国家的大人物,包括总统一级的政治领袖。如果是看瓦格讷的《指环》,一些远道来的歌迷就得带被子来,因为这个歌剧要分四个晚上,总共演18个小 时。那时,这个小城市的旅馆都客满了,你得有打地铺的打算。而最后一场要演6小时,观众一定会在休场时出来吃宵夜。所以我就想,那个季节,我即使在那里叫 卖堂叔地沟油油条,也保证会赚个满盘满钵的。 我在去慕尼黑之前,让慕尼黑的网友打听了一下看瓦格讷歌剧的细节,我很失望地被告知,慕尼黑的瓦格讷歌剧要提前几年订票。那么拜罗伊特呢,至少要提前10年,或者,运气好,花4000欧元买一张黄牛票。因此,这次我与瓦格讷的亲善之举就彻底泡汤了。 后来,我左思右想,终于明白了,在拜罗伊特看瓦格讷,不仅仅代表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且是一个人品味甚至身份的象征,而不管你是不是看得懂。这是否也是德国精神之一环呢? 欧洲古典音乐按难度顺序包括艺术歌曲,舞剧音乐,歌剧,奏鸣曲和交响乐。歌剧的难点是语言,不 同国家的歌剧使用不同的语言,因此你最多只能听懂一半。好多年前,我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看过一次瓦格讷的歌剧,是德国的一个歌剧院来美巡回演出。虽有英文 字母,也还是听不懂歌词,只能拼命领略人家的乐音之美。很多美国人也听不懂,但我却听到成群的观众在笑,说明这些人是德国裔美国人。因此我晓得,纽约乃至 美国的德国人是很多的。 与世界多数地方不一样,在德国生活,不懂古典音乐,估计交不到什么像样的朋友。在慕尼黑,不知道瓦格讷说明你是个外国匆匆过客;不懂瓦格讷,说明你是文化侏儒。 50多年后的今天,到了慕尼黑,我终于理解,50多年前我的那个冒着严寒去看瓦格讷的伯父,他究竟怀着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慕尼黑,我还要回来。 这一次,我的地沟油诗是: 宝马车撒丫子乱跑 巴伐利亚啤酒一喝便饱 瓦格讷的歌声随风飘扬 纽约堂叔心中充满惆怅* *宝马车,巴伐利亚啤酒,瓦格讷歌剧是慕尼黑三大宝。
Read More

About Us

Global video Media is a new-trend Internet video Media & PR/Ads company established by multimedia technology. Founded by professionals, elite & scholars in US, We are an independent and advanced media organization headquartered in New York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