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环球时讯
[全球华视GCTV冬红报道]16日下午,全球泛华联盟与中国投资协会海外投资联合会驻美办事处合作启动仪式在纽约见面会所举行。美国国会众议员孟昭文、纽约市议员顾雅明、美国旗袍文化艺术协会会长站安娜、纽约北京同乡会会长蒋健、纽约山东同乡会会长王立智、美国重庆总商会会长张梦娜、著名书画家徐白一、工艺美术大师于乐土等均出席剪彩仪式并致辞表示祝贺。徐白一并当场赠送两幅作品”见面”给泛华联盟副总裁Sherry zhang 女士。 中国投资协会隶属于中国国家发展及改革委员会,被授权进行国内外重大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工程咨询,其美国办事处选址于全球泛华联盟旗下的”纽约见面会所”,实属中美优质资源整合、强强联手!泛华联盟与中投海合的合作,也是发展中美两国在海外投资、促进商贸及融通两国经济的又一个良好开端。泛华联盟以资本运营、资产管理和投资为核心业务,在多元化的产业领域内专注于资本的投资和管理。 中国投资协会是中国投资建设领域的权威性、综合性社团组织,旗下的海外投资联合会,响应”一带一路”全球经济战略布局,协助央企、国企及优秀民营企业”走出去”。见面会所环境优雅,古色古香、集茶道、古琴、商务、休闲为一体。泛华联盟与中投海合在美的合作平台设立于”纽约见面会所”,除了具备靠近世界金融中心,华人企业、机构、社团集中的地理优势,会所还具备了公务洽谈、商务接待、社团活动、亲友聚会等多功能全方位先进电商会议软硬件设施。随着此次两大经济体的合作,纽约见面会所将成为投资者工作事业生活的基地。让我们在这里见面,与创业见面,与成功见面! 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欣赏了精彩的节目表演,有经典歌剧《浮士德》片段,有古雅清心的古琴演奏、有小朋友的武术表演、传统长壶茶艺、还有明星歌舞团热热闹闹舞蹈演出等等。    
Read More
(本台记者林世钰4月15日纽约报道)俏皮的非洲小辫,大红夹克,劲爆的舞蹈。“辣椒仔”劳晓音一出场就赢得一阵掌声。一曲动感十足的《惹事生非》拉开了演唱会的序幕,让古老的纽约法拉盛市政厅瞬间现代起来。 今天晚上7点半,劳晓音“惹是生非”演唱会在法拉盛市政厅如期举行。演唱会由太阳星辰娱乐制作公司等单位主办,GCTV全球华视、美东电视台等单位赞助。许多观众从各地赶来,支持这位纽约本土“生产”的华裔歌手。 今年26岁的劳晓音出生于曼哈顿,从小喜欢唱歌,近年来频频参加中美两国种种比赛,并取得不俗成绩。2012年获《麦王争霸》美东地区纽约冠军,以及 ETTV东森新人王全美亚军;2014年获贵州卫视《唱出爱火花》冠军和大型电视音乐比赛《最美和声》萧敬腾组8强。 身材娇小的她却有着很强的爆发力,音质沙哑、高亢,酷似当年台湾的张惠妹。她演唱了自己的成名曲《雨夜的浪漫》,声音迷离,弥漫着淡淡的忧伤,让人沉浸其中不忍出来。有意思的是,年纪轻轻的她,无论是翻唱Beyond激昂的《海阔天空》,还是演绎蔡琴深情款款的《被遗忘的时光》,均能把握到位,情感表达得恰到好处,引起台下观众共鸣,大家跟着轻轻哼唱。 今晚的演唱会,劳晓音一共演唱了近20首中英文和粤语歌,非常投入,非常卖力,让观众连呼过瘾,不吝把掌声送给这位劲爆、爽朗、明亮的华裔女孩。嘉宾歌手Sherry Hai也亲临现场演唱了精彩歌曲,为演唱会增色不少。    
Read More
4月15日,中国首台特有体验交互机器人“佳佳”问世。这是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发布的。“佳佳”的外貌非常逼真,与真人1:1等比制作,五官精致自然,身材凹凸有致,头发柔软如丝,细节非常真实。 据介绍,目前,“佳佳”初步具备了人机对话理解、面部微表情、口型以及躯体动作匹配、大范围动态环境自主定位导航和云服务等功能。在传统功能性体验之外,中科大首次提出并探索了机器人品格定义,以及机器人形象与其品格和功能协调一致,赋予“佳佳”善良、勤恳、智慧的品格。   (文章来源:中新网;图片来源:网络)    
Read More
今年40岁马岩松已经是中国最知名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善用曲线,形式自由,具有未来主义风格,常常被人与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的作品做类比;哈迪德是他的导师,今年3月31日过世,享年65岁。马岩松说,其最大的灵感来自大自然;他最近在中国北方城市哈尔滨完成了一座歌剧院,就像一座白雪皑皑的山,而在他给南京做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倾斜的建筑物悬挂着垂直的百叶窗,犹如瀑布一般。马岩松的公司MAD一边继续在中国开展引人瞩目的项目,同时也正在美国拓展业务。继洛杉矶办事处之后,美国MAD的第二家办事处很快就会在纽约开业,目前他已经有3个美国本土项目正在进行:曼哈顿的一座高楼;加利福尼亚州比佛利山庄的一座公寓和零售综合体;以及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在芝加哥的一个前卫博物馆项目,其帐篷状的设计获得了褒贬不一的评价——一名当地政界人士说它是“赫特人贾巴(Jabba the Hutt)的宫殿”。在采访中,马岩松谈到了自己如何应对这样的批评,东方传统价值观如何贯穿他的视野,以及他对中国禁止“求怪”建筑的看法。以下内容经过编辑。 问:你曾与扎哈·哈迪德关系密切。她对你的职业生涯有怎样的影响? 答:我在耶鲁大学读研究生的时候,她是我的导师。当时我的英语不太好,所以我们不怎么说话。有时候,我们只是看着对方,她几乎只用注视就可以告诉我一些东西。她给我的论文项目提供了建议。那变成了关于建筑的广泛对话,深入到人与自然和艺术。她给了我一些艺术书籍,把我介绍给阿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和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等人认识。建筑对她来说就是艺术——是在情感层面与人交流的工具。你要么爱它,要么恨它。我真的相信这一点。 你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想成为一名建筑师的?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想拍科幻电影,所以就报考了电影学院,但没被录取。一位教授对我说,我应该试试学建筑。我找到了一本关于著名建筑师的书,很着迷,因为有那么多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们都很精彩,在这个世界中共存。并不存在真正的对错之分。 迄今为止你最著名的建筑之一是哈尔滨歌剧院,有一位评论家说,它看起来像“雪丘,融合了人工与自然元素”。形成这个设计花了多长时间? 建筑之美,在于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但往往是在一瞬间,因一种情绪,一种本能反应而发芽的。我很快就画出了草图,当时飞机还没有在哈尔滨降落。在飞机上,我看到了涌动的河流,看到了湿地,从空中看到整个地貌,我想,我应该设计一座能融合到这种美丽风景中的建筑。所以,第一天我就已经有了这个概念。然后,我们花了两年的时间实现它,然后建造用了四年时间。 这个设计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呢? 哈尔滨到了冬季会下很大的雪,所以我们把建筑物设计为白色,看上去像一座山,是自然的一种延伸。我不想这座大楼给人以一种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那里是一个重要的湿地。人们到那里去享受大自然。所以我设计成这样的外形,游客可以经过一道斜坡走上去,到达天台,欣赏当地的全貌。你不需要歌剧门票,就可以与这座建筑互动。 你说想把亚洲的视角引入当代建筑。你是怎么做的? 我觉得,当代建筑和工业文明把建筑物视为一种产品,就好像建筑与自然是两个独立的东西。但是,传统的东方文化对自然有一种非常不同的理解。在传统的日本或中国园林中,它不单单是一座建筑、一座寺庙,而是一个整体——结构、景观、光、植物、水。这是让你在那里感觉如此美妙的整体体验。也正是我们目前所需要的东西。我们在功能和经济上讲得太多。建筑变得太局限了。 卢卡斯博物馆的很多细节仍处于保密状态,但它公布的时候遭到了一些人的批评。你如何应对这样差评? 我认为,新的建筑必须直面争议。这是一件好事。我2000年时曾在芝加哥实习,很喜欢这座城市。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在这个城市设计东西,能与老一辈大师进行这样的对话。我相信,当我们修好这座博物馆,人们看到它之后,就会喜欢它。但理解是有一个过程的,有时很难仅仅通过几幅渲染图就让人接受一个理念。 尽管中国正处在一股建设热潮中,但政府最近出台了禁止建筑“求怪”的规定。您是否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 是的,我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一些人认为这样会阻碍创新或创造力。但我不这么认为。在中国,我们有些建筑看起来像白宫或酒瓶。它们代表着糟糕的品味。 (文章和图片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Read More
纳尔逊·佩尔茨(Nelson Peltz)在管理着37亿美元的资产管理公司美盛集团(Legg Mason)董事会里待了五年,同时他的对冲基金特里安合伙人(Trian Partners)拿到该公司10%的股份。 佩尔茨一如既往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罢免了首席执行官,让美盛削减了成本,给股东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汇报。到撤出投资时,佩尔茨把自己的股份卖给了盛大集团。 等等,什么?你没听错。盛大是中国的一家投资公司,靠互动游戏起家,但现在“寻求全球能带来业务增长或独特突破潜力的机会”。周二,该公司出资3.4亿美元收购了佩尔茨所持有的美盛股份。成立于1899年的美盛,最初是在巴尔的摩股票交易所(Baltimore Stock Exchange)的交易后台卖股票起家的。 这笔交易的逻辑有些难懂,尤其是因为盛大集团给美盛股份的开价高出了市场价。对于不会为购买者带来主动权的少数股份,几乎从来没人这么做过。但眼下中国公司和投资者正在狂热追逐全球发达经济体中几乎一切类型的资产,这类情形也算不上独特。 实际上,中国海外收购的热情如此高涨,以至于但凡有待售资产的华尔街银行家都在流传一句新的口头禅:“我们从未听说过的这位中国买家是谁?”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高盛(Goldman Sachs)等首屈一指的咨询公司隔三差五就要让其中国专家飞赴大洋彼岸,把委托它们协助出售的企业介绍给那里的公司。 中国买家的激增,对银行、律师和会计师的尽职调查和警惕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买家在西方——有时候甚至是在香港——都不出名。正如安邦保险140亿美元收购喜达屋酒店(Starwood Hotels)的交易——从一开始就有些莫名其妙——离奇夭折一事所表明的那样,要了解中国客户的真正动机,对投行来说就更是困难了。 这类案例几乎遍及各个行业和地区。令人费解的例子比比皆是,但并不是所有的都像盛大投资美盛这样。一些案例反映了中共领导人的宏伟野心。一些看着像是追求虚荣,如阿里巴巴收购香港的《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其他一些就需要通过对行业逻辑进行创造性的延伸来解释了。所有这些交易的基础,似乎都是对中国国内的前景缺乏信心。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430亿美元收购农业化学品巨头先正达(Syngenta)的交易,完全符合第一类。国有企业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由原化学工业部创办。该公司董事长任建新的办公桌上,无疑有一部可以与北京的中共高层通话的红色电话。 先正达这笔交易,看起来是想实现中国在全世界最大的农业市场推动食品生产的目标。对人口14亿的中国来说,先正达生产的化学品和受专利保护的种子是一种战略资产。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案,这笔交易的买卖配对相对来说符合逻辑。 但对上月山东如意出人意料地出资12亿美元收购SMCP一事,就不能这么说了。SMCP旗下拥有欧洲二线服装连锁品牌Sandro、Maje和Claudie Pierlot。山东如意在其网站上称,“兔毛纺纱、纺织制衣、棉纺、棉印染、针织、纤维、牛仔布和房地产领域的业务”让其成为了一家“著名的纺织相关多元化集团”,这让人很难争辩什么。但还是要钦佩那位富有进取心的银行家,他竟会把SMCP所有人科尔伯格-克拉维斯-罗伯茨(Kohlberg Kravis Roberts)出售这家法国零售商的意向告知该公司。 至少山东如意有自己的网站。在大新金融(Dah Sing Financial)的保险业务拍卖会上,二十多家有意向的公司发出了第一轮要约,一半来自中国大陆,其中一些太过籍籍无名,以至参与这个过程的银行业人士从未听说过它们。 这并不罕见。当私募股权公司殷拓(EQT)要出售一家利用废弃物发电的德国公司时,中国大陆有八位有意向的买家。而且不同于对大新感兴趣的银行或保险公司,它们并非高度受监管的实体。最后,那家公司被以14.3亿欧元的价格卖给了北京控股,一家香港上市公司,旗下有天然气、啤酒和污水处理三条业务线。 从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数据来看,今年以来中国收购外国资产的资金已达920亿美元,接近去年创纪录的1030亿美元。而这一年还剩下八个半月。 照这个速度,普通话不久便会彻底取代金钱,成为华尔街最能带来机会的语言了。 (文章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图片来源:网络)  
Read More
据教育部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输出了留学生52.37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0.91万人。他们中,有些人从选择出国到回国就业,都是父母的“提线木偶”,留学钱没少花,用人单位对海归却越来越挑了,有的明确设定学制等门槛,起薪也不再那么体面。 当下的中国,逐渐从身份社会向专业社会过渡。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不仅在乎求职者的“出身”,也在乎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同样的“海归”身份,不同的求职者在就业市场的待遇却有着鲜明的反差:有些求职者不仅拿上了高新,还年纪轻轻就评上了教授甚至博导;有些求职者不受待见,拿着“不够体面”的月薪,让自己和家人都感受到失落和挫败。  近年来,“海归就业难”不时进入公众视线。留学花费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海归的就业质量却有些让人失望。每月数千元的起薪,显然让一些家庭“高投入高收益”的想象落空。当角色扮演背离角色期望,出国留学“值与不值”便成为一个纠结的问题——这一场以教育之名的社会交换,不可避免会触动许多家庭关于名誉和利益的敏感神经。 “海归就业难”从直接原因上归咎于海归的社会声誉下降甚至遭遇“污名化”,从根本原因上归咎于出国留学的功能异化。一方面,在功利和算计的裹挟下,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洗白学历”、“贴金”的做法,良莠不齐、泥沙俱下;另一方面,海外高校鱼龙混杂,既有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也有生源、师资都不怎么样的一般大学,甚至还有通过招收留学生来圈钱的“野鸡大学”。 伴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教育改变命运”的显示度下降、周期性拉长,大学生就业难是一种普遍现象,“海归就业难”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求职的过程,也是用人单位和海归社会互动的过程;如果海归没有特殊的技能和本领,又怎么赢得用人单位的“另眼相看”? 在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来,出国留学能达到投机取巧的目的。以一年制授课型硕士为例,别人要花两三年的时间拿到的学位你花一年就拿到了,其“含金量”难免会引发用人单位的质疑。“海归就业难”从某种意义上也是用人单位更加理性、务实的产物,他们不再迷恋“海归”的标签,而是更加看重求职者的真才实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只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在“海归”符号价值不断下降的今天,海归要想“赢得尊重、发挥作用、实现价值”,显然不能依靠身份标签,而是要靠实力说话。那种“根底浅”、“腹中空”的海归,“高投入低收益”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杨朝清)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图片来源:网络)    
Read More
[GCTV全球华视冬红报道]4月13日,由燎原创业平台主办的 “留学生创业之夜”专场–创业美食节在纽约中城举行,活动携手多家餐饮初创为大家带来史上最美味的创业沙龙,并提供一键求职的平台。 活动由燎原创业纽约负责人主持,邀请知名美食行业的初创公司创始人分享餐饮创业经验,他们分别是: Menusifu 创始人 Menusifu是一家研发与销售智能餐饮系统的公司,致力于以最先进的互联网科技与理念,为餐厅提供优质全面的智能餐饮管理解决方案。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了智能餐饮管理系统(Menusifu POS), 电子菜单(iPad Menu), 在线点餐(Online Order)以及自助点餐(Self-Order)等系统与功能,全方位涵盖了从供应链源头到顾客群终端的各种功能需求,实现餐厅全面的智能化升级。2015年获得真格基金天使轮投资。 王瑞 | 酷谷厨房、秦哥夹馍首席执行官 清华大学1995年建筑系毕业生。后在大通房地产开发公司做了四年房地产,任项目经理。1999年赴美攻读MBA。毕业后,任职美林证券做个人投资顾问。2012年,王瑞在纽约经营了秦哥夹馍,将中国传统小吃和美国快餐管理相结合,实现了传统小吃的标准化烹饪和标准化运营。 2015年,王瑞从保险公司辞职,创办了酷谷厨房,研发了中餐炒菜的标准化烹饪技术和流程,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发互联网餐饮和中餐连锁外卖店。 Yolanda | 飞天猪品牌创始人 飞天猪品牌是成立于纽约的The Flying Pig Beijing Crepes LLC,主营中国传统小吃-煎饼果子,自2015年10月开业以来,经济效益和口碑都收获了很好的反响。 Jonathan Ho | PalateNation创始人,Carma等多家餐厅的经营者。 毕业于复旦哲学系,醉心于美食,艺术与文化。与其它餐厅不同,他的”缘味””老饭店”极富艺术人文气息。艺术家,音乐家,画廊将此作为展示空间。让艺术,文化,与美食在这里相互交融碰撞,产生让人留连忘返的美食体验。基于对饮食业与资源共享理念的积累,Palate Nation这一实现厨师,餐厅,食客及票务无缝对接的一站式平台。 周博炜 | 鸭先森卤味餐饮公司创始人&CEO 鸭先森品牌的产品历时六个月零八天,二十七次的调味,融合了三十多种香料与中草药材,创作出鸭先森品牌的口味。鸭先森品牌在北美留学生的朋友圈内一炮打响,让叫鸭成为习以为常的事。    
Read More
(本台4月13日综合报道)纽约华裔警察梁彼得误杀非裔格雷案将推迟至4月19日宣判,这是主审法官陈丹尼(Danny Chun)13日下午在纽约布鲁克林高等法院宣布的消息。 梁彼得案原定于4月14日宣判,但在本月5日,梁彼得的上诉律师保罗·谢克特曼向法庭提出重审动议,理由是陪审员瓦格斯行为不当。据称,在梁彼得案陪审团筛选过程中,法官问瓦格斯近亲中是否有人曾被控犯罪,瓦格斯回答没有。但实际上,他的父亲曾因过失杀人罪坐牢七年以上。 13日下午,韩裔法官陈丹尼在纽约布鲁克林高等法院主持了针对瓦格斯的听证会。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听证后,陈丹尼宣布14日下午继续举行听证会,并宣布将梁案的宣判时间推迟。 梁彼得将面临什么审判,各方都在关注。自然,主审法官陈丹尼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他出生于首尔,1973年跟随家人一起移居纽约。他们起初住在皇后区艾姆赫斯特,后来搬到附近的贝赛。在那里,他父亲先是做房地产经纪人,后来成了牧师。按照朋友们的说法, 陈法官是一个积极进取、内心虔诚的人。他曾经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求学,获得政治学和哲学学位。随后他去了福坦莫大学法学院,1987年毕业后加入驻曼哈顿的联邦地区检察官办公室,成为那里的首位美籍韩裔检察官。他并不以富于激情著称;多年来,他树立的是客观、公正的名声。 给梁彼得量刑,这或许是陈法官职业生涯中最引人注目、或许也是最棘手的工作,会成为上述品质的试金石。作为纽约市的第一位韩裔法官,他不断听到该市亚裔群体慷慨激昂的呼声,并收到很多给法庭的请愿书和信函,其诉求是希望身为华裔的梁彼得予获得宽大处理。对他而言,此案意味着要在两股力量之间走钢丝:一边是正义感与证据,另一边则是纽约市警察局里和该市黑人社区里意见相悖的支持群体。 “种族因素让这部大戏的脚本又多出一层深意,”布鲁克林律师协会主席亚瑟·L·艾达拉说。“不过把我认识的纽约法官挨个儿数一遍,陈有立场——也有魄力——去做出他认为正确的决定。” (本文综合纽约时报、中新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Read More
就读美国名牌大学,固然可能是许多学子迈向光明前途的保证,但进入名校,却也可能是孩子踏往人生终点的起步。 年仅21岁、就读顶尖美国宾州大学华顿商学院的大三华裔女学生,11日传出跳轨轻生悲剧。而名列长春藤名校之一的宾大,在过去三年,已有10起学生自杀案例,这也显示名校学生自杀问题的严重,远远超乎老师、学校与家长的想象。 “我不想让自己成为失败者,更不想让同学知道自己非常焦虑”,就读宾州大学大四的华裔学生高洋说,他原来在高中时,可以说是全校数一数二的资优生,但到“人上有人”的宾大后,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是“厉害的那一群”,现实打击以及课业、同侪压力,让他大学过得十分辛苦,“每天睁开眼就是读书,参加社团,争取当领导,面试工作”,几乎没有真正休息的时间,看到别人眼中天之骄子的同校学妹跳轨自杀,高洋安静表示,“其实我可以理解她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 宾大学生柯隆克(Imran Cronk)表示,听到女同学跳轨自杀消息,心情沉重,他提到,他大二时,也曾经差点因为整个校园环境的巨大压力,逼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我没有要自杀,但我知道自己快撑不住了”,柯隆克开始到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定期心理辅导,好不容易才克服最痛苦的压力期。 “学校每次只会在发生学生悲剧自杀的同时,不断传播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讯息,但却从来没有想过真正彻底解决问题”,就读宾州大学大三的陈宇泰表示,“连申请加入学校社团,都要经过重重申请、口试”,尤其一些口碑不错的社团,要加入简直比申请大学还困难,“整个学校气氛就是竞争、竞争、再竞争”,同学们表面不作声,其实私下较劲非常厉害。  柯隆克分享自己的经验表示,“寻求帮助,不是弱者,而是能够了解自己需要,而且有能力照顾自己的强者”,尤其在精英学生聚集的名牌大学,一定更要保持正面思考。 “一旦看到明明比自己成绩或其他表现都逊色的同学,却进了很好的社团,或拿到很棒的暑期实习机会”,对一个自认比别人还付出更多努力的勤奋学生来说,“就是想要去死的感觉。” 住在芝城郊区的一位华裔妈妈Emily说,原以为培养孩子进了名牌大学,就可以放心轻松了,然而有时接到孩子哭着打来电话,喃喃念着“我失败了,我没有拿到暑期工作offer”时,Emily表示,“我突然会感到后悔送孩子进名校”,Emily说,她只想孩子平安健康,其他并不重要,然而孩子回答“妈妈,你不懂”时,为人父母对孩子的安抚,似乎作用也十分有限。 (文章来源:美国中文网;图片来源:网络)  
Read More
(本台记者林世钰4月13日纽约报道)今天下午,位于曼哈顿百老汇大街的ASA大学展示厅热闹非凡,美国纽约艺术家迎春邀请展开幕 ,刘树春、张淙等17名中国艺术家在这里展出了自己的书画作品。 艺术展由美国世界艺术发展研究院、中国书画名家网剑光书画院美国分院和美国纽约ASA大学共同举办。策展人之一、世界艺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树春介绍,举办这次迎春艺术展的目的是用书画形式来赞美伟大时代精神,加强中美文化交流,同时汇集美国知名艺术家进行艺术交流。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有刘树春、张淙、喻尔科、李同欣、朱立业、黄翔、唐其璜、夕阳、朱启超、何可人、陈浩然、卢东升、王武、苏艺、杨燕、刘毕华、张浩生等17人。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有的是婉约细腻的工笔画,有的是浓墨重彩的油画,有的书法有怀素之狂狷,有的呈兰亭之幽美。不少是中西合璧,西洋之形和中国之体巧妙融合,让人印象深刻。比如画家何可人的《雪中行》,用油彩画出了中国画悠远、清淡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而黄翔的抽象作品《阳光下的独裁》,则融书、画、诗为一体,有凡高抽象主义的影子,也有中国云南纳西文化的元素,可谓通古今、纳中西。 这些旅美艺术家多数在美国居住了10年以上,他们怀揣着艺术梦想来到美国,经历了破碎和重塑,但心中不变的是对艺术永恒的追求。这些从他们的艺术作品可以窥豹一斑。 今天的开幕式让人惊艳的是台湾“苹果花歌后” 杨燕。这个曾经以一曲《苹果花之恋》走红的歌坛常青树居然从小钟情丹青,画的国画有模有样,不逊专业人士。距离出道30多年的的她声音依旧甜美,在现场演唱了一曲自己创作的《我真的爱你》,引来阵阵掌声。 展览至4月16日结束。ASA大学地址:曼哈顿第33街105号。  
Read More
1 40 41 42 43 44 56

About Us

Global video Media is a new-trend Internet video Media & PR/Ads company established by multimedia technology. Founded by professionals, elite & scholars in US, We are an independent and advanced media organization headquartered in New York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