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July 1, 2016
[GCTV全球华视冬红纽约报道] 6月29日晚,大纽约华人互助会举办首场参政讨论会。纽约市长白思豪、国会众议员孟昭文、前纽约市主计长刘醇逸以及知名中美社区领袖等均出席,并与民众互动。大纽约华人互助会会长王泽中、副会长杨海燕、名誉会长谷新英,全球泛华联盟副总裁Sherry Zhang、美国旗袍文化艺术协会会长Anna Zhan、梁麦克爵士、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潘涵等都积极参与活动。 本次活动在法拉盛君豪大酒楼举行,共有一千多社区官员与民众参与互动。纽约市长白思豪现场介绍了自己担任市长几年来的政绩,希望大家继续支持他,为竞选连任筹款拉票。国会众议员孟昭文也表示计划更好地服务华人社区。大纽约华人互助会会长王泽中介绍,自梁警官案件以来,我们看到了华人凝聚的必要性,就下定决心创立大纽约华人互助会,旨在提升在美华人整体形象,维护在美华人基本权益,为自己和下一代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希望通过这个民间组织来凝聚华人影响力、提高华人生活质量、提升华人政治力量。 本次活动的主旨是实实在在搭建一个平台,平民与官员可以平等沟通,官员走进社区与民众互动。王泽中认为,法拉盛做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华人社区,应该有标志性的建筑,他在会上向白思豪提出在法拉盛兴建孔子像或者代表华人区的牌坊,由大纽约华人互助会负责筹款兴建。白思豪表示,对这一提议将予以认真调查研究和仔细考量。  
Read More
似乎是参加一场重要考试,全家一起悬着心,默默祈祷。经历漫长的等待后,分数公布了——没有期盼中的好,但结果又合乎情理。因为考题是那么的难,而同场考试的对手已经身经百战,对题型了然于胸。 6月28日,当我知道利勇民先生惜败第七区国会众议员民主党党内初选时,脑子里突然冒出“虽败犹荣”这个词。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和利勇民先生打过几次交道,他给我的印象始终是“谦谦君子,坦坦荡荡”。每次被问及为何参加竞选时,这位谦和的长者就开始激动:华人没有自己的政治力量,注定要被欺负的!而深深触动他的是,纽约华埠有150多年的历史了,迄今为止却没有产生过一位国会议员! 所以,花甲之年的他出山了,吟啸徐行,笑傲江湖。面对别人的困惑和不解,他的态度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他曾经对投票结果信心满满,“第七区有25万华人,我只要一万张选票,就可以胜出,应该不算太难”。但他还是低估了两点:一是华人投票率之低;二是在任23年的对手维贵乐丝在社区的根基之深、人脉之广。所以投票结果是,维贵乐丝凭得票第一胜出,利勇民以得票第二惜败。 政治就是这么残酷,结果既出,有人弹冠相庆,有人黯然而退。但在我看来,利勇民从决定竞选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胜利了。百年华埠,华人云集,却集体沉默,面目模糊。只有利勇民,一个64岁的长者奋力站出来了。他振臂一呼,如一道清晰的闪电划过静默的夜空。不管成败与否,作为纽约华埠百年以来首位非本土出生的华裔参选者,利勇民已然可以镌刻在华人的历史上了。 利勇民失败了,但没有被打败。在某种程度上,他有如盗火种的普罗米修斯,高举火把,引领后来者向前,这种“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将启迪和激励华人晚辈积极参政,十分可贵。 透过利勇民参政这一事件,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华人参政热情高涨的良好势头,比如许多社团侨领为利勇民站台,许多民众自发做义工。我认识一个义工,她刚从南美回来,因为在路上看到利勇民的参选广告,就把找工作的事情搁一边,到利勇民的竞选总部做义工。投票那天,更是有很多义工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地铁口散发传单,上门动员投票。 正如圣经所言,“一颗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然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很多子粒来。”。利勇民就是那颗勇敢落到地里的麦子。相信假以时日,那些结出的“子粒”都会饱满起来,在大地上发旺出一片茂密的麦田。 目前,华人参政只是蹒跚学步,离稳健行走尚有相当距离,更遑论箭步如飞。以利勇民参选为样本,我们应该反思和总结失败缘由,为后来者积累经验。 一是参选者与社区的联系。利勇民先生早年在大学读书时经常到华埠做义工,心里埋下服务社区的种子,但后来为了养家,去做律师和银行家,花甲之年重返社区。虽然临选前他四处走访,但与社区的关系仍然比较疏离,很多人不认识他,不了解他,出于惯性,仍把票投给在社区晃了23年的老面孔维贵乐丝。所以,排除运气的成分,但凡有志参政的华人,最好在社区有个延续性的服务,以积攒经验,积累人望。 二是竞选策略的选择。可能是身处华埠之故,利勇民在竞选过程中虽然也拜访犹太人社区、西语裔社区等,但比较突出强调维护华人权益,这可能无意中为竞选设限。我采访过新泽西博根郡首位华裔市议员梁智,他建议,不必过多强调自己的华裔身份以及维护华人权益,因为你的亚洲脸孔已经告诉别人你的族裔,而应强调维护所有族裔的利益,一旦当选,自然也可以为华人争取利益。对于后来者来说,这也许不失为一个比较可行的策略。 三是解决华人投票率低的问题。许是在中国大陆经历或耳闻了太多的政治运动,或是语言、文化的天然藩篱,大部分华人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而对政治冷漠,已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亚太裔美国人正义促进会(AAAJ)等组织对亚太裔选民进行大型调查。结果显示,华裔选民对政治的关注度、对自身党派的定义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和其他亚裔选民相比,从2012年到2014年,对选举表示“兴趣更浓”的华裔选民只有14%,是亚太裔选民里最低的。54%的华裔选民表示“热情不变”,32%表示“兴趣减少”。而其他亚裔选民“兴趣更浓”的比例都在26%以上,华裔选民对政治“兴趣更浓”的比例甚至比不上越南裔(40%)。利勇民的选举中,我不知道华人具体投票率,但想来不会太高。如何激发华人的参政热情,提高他们的投票率,这些都是未来参政者们需要考虑和应对的事情。 无论如何,2016年对于华人来说已是意义非凡,华人的整体参政意识和权益意识已经慢慢苏醒。从全美挺梁运动,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华人血性犹在—原来热血从未冷却,只是需要沸腾的时机。而各地华裔竞选议员、政府官员的势头之猛,前所未有,一些华裔已经初战告捷,比如竞逐国会众议员的符江秀已经赢了共和党党内初选。这一切,预示着华人参政春天的即将来临。 但是,前方道阻且长,华人在美国的政治力量仍然很薄弱,依然没有太多话语权。以联邦层面而言,目前众议院只有赵美心、刘云平和孟昭文三位华裔众议员,只占总众议员人数的0.56%,而参议院则是一片空白,历史上也仅有华裔邝友良任过参议员;就地方来说,目前华裔虽在各个层级的政府部门皆有任职,但仍是星星点点,没有蔚为大观。参政尚未成功,同胞仍需努力! 坦率地说,华人参政热情空前高涨,但依然存在许多尚待修正的陋习。最近被拉进几个华人参政的微信群,发现国人喜欢搞的窝里斗、拉帮结派、互相挖坑依然在这里上演,每天口水仗打得不亦乐乎。真想说一声,这些陋习大可休矣,在一个崭新的国家,华人应该有个崭新的面貌,学习如何做公民,如何参政议政,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口水仗中。兄弟倪于内墙,岂能外御其侮! 作为一个权益意识觉醒较晚、几无参政经验的少数族裔,很多人视参政为畏途而不敢沾手。前一段采访了新州博根郡首位华裔市议员梁智,他的个人体会是,Things are not easy ,but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 so,为何不试一试呢?Sky is the limit!   (作者:GCTV全球华视评论员 林世钰)
Read More

About Us

Global video Media is a new-trend Internet video Media & PR/Ads company established by multimedia technology. Founded by professionals, elite & scholars in US, We are an independent and advanced media organization headquartered in New York 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