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March 15, 2016
据美媒报道,2015年,中国奢侈品代购高达76亿美元,已成部分移民谋生之道。 种佳佳的电话响了,她的一名微博粉丝给她发来讯息。她在微博上有4000名粉丝。国内一名顾客想买Baublebar网上的一条金项链,但在美国网站上订购商品既昂贵又不方便。 种佳佳登录另一个中国社交网络微信,讨论这笔交易。他们敲定了价格,52美元。 在她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公寓中,种佳佳打开笔记本电脑,在Baublebar网上找到了这条促销价32美元的项链。包裹来了,她的网上店铺“佳佳帮你买”的一名雇员揭去收据联、拆开包装、然后重新打包运往中国。 跟踪中国消费趋势的咨询公司贝恩公司估计,2015年,奢侈品代购价值高达76亿美元,占中国奢侈品购买量将近一半。  社交媒体推动的此类交易在中国很受欢迎,已经成了一个被称为“代购”的产业。 在圣加布里埃尔谷和全国的其他华人社区,不论穷富,移民都已将代购作为一种谋生之道。 2008年,这种产业开始生根发芽。当时,含有一种有毒添加剂的中国奶粉导致至少6名婴儿死亡,还有数十万婴儿因此生病。 报道称,帮助高端品牌接触中国消费者的中国奢侈品咨询公司的顾晓峰总监说,但是,代购真正开始起飞是在2011年,在淘宝网等中国电子商务平台给了代购者一个将生意做到亲朋好友之外的平台后。 对奢侈品假货感到失望的中国消费者开始更多地通过在美国、日本、法国、韩国和其他国家的中间人购买奢侈品。 顾晓峰说,微博和微信等中国社交网络的崛起也促进了作为代购之生命线的个人对个人联系。 在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南部,中国大学生大量流入给这一产业提供了劳动力。 报道称,一些企业家创办运输公司、为货物运输提供便利,中国学生、导游和任何在中国有熟人的人都通过代购挣外快,排着队购买在美国要便宜得多的蔻驰钱包、普拉达手袋、迈克高仕皮鞋和其他奢侈品。 报道称,这种产业的个人对个人性质让政府较难打击代购。代购使中国买家避免了高价和进口税,损害了国内公司的利益。 顾晓峰说:“中国政府不能让你的亲友不给你买东西。” 在圣加布里埃尔,该市所有15家提供送货至中国服务的企业都是在2011年后成立的。在南埃尔蒙特,2015年新开了4家华人运输公司。 其中最大公司之一天马迅达快递公司在短短两年中就已在美国各地拥有了70家门店和6个仓库,其中10家门店位于圣加布里埃尔谷。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罗豪说,他努力将门店开设在华人集中的校园和大城市周围。 尽管中国最近试图收紧海关检查,但罗豪说,他确信代购仍将进一步发展。 在圣加布里埃尔的瓦利布尔瓦,另一家运输公司Junying International Corp。去年10月刚刚开张。老板贾森·刘是这个行业的新人,他的公司还赚不到大钱。 但他对自己的决定很有信心。他说:“人们再也不信任中国的品牌了。在美国买东西不一定更便宜,但至少可以放心。” 报道称,归功于代购,他现在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了。这个行当的报酬也高于他的上一份工作:在一家中餐馆工作。 (文章来源:参考消息网)    
Read More
(GCTV全球华视3月15日综合报道)据美媒报道,美国税收和经济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on Taxation and Economic Policy)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非移民每年上缴的各种税款总计超过116亿美元。 据悉,美国的非法移民截至目前估计有1亿人,他们缴纳的税款包括所得税、销售与消费税,以及地产税。研究数据显示,非法无证移民对当地税收的贡献率高达8%。与之相比,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对当地税收的贡献率仅为5.4%。 报告的作者之一“Meg Wiehe”说:“这份报告揭开了谜底,非法移民对美国税收有非常大的贡献。他们在这里扎根,对社区做出了很大的共享。” 根据报告,三分之一的非法移民在美国有房子,而在爱达荷州和新墨西哥州,拥有房产的非法移民比例达到46%。 美国最高法院正在审理奥巴马关于移民改革的行政命令,其判决结果将影响到全美近500万非法移民的“去留”问题。报告称,奥巴马签署的行政命令让500万无证移民在美国合法工作,这将使美国的税收增加8亿多美元。  
Read More
(GCTV全球华视3月15日综合报道)在今年中国两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修文透露,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将房地产税法列为立法预备项目。 他表示,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由预算工作委员会会同财政部牵头研究。调整后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已经将房地产税法列入第一类立法项目。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将房地产税法列入为预备项目。 “目前我们正在按照立法规划和立法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对房地产税改革与立法当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论证,同时做好起草草案等相关工作。待草案比较成熟,并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后适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刘修文表示。  
Read More
“对我来说,挑战标签化才是更有意思的写作方式。”近日,《三体》英文版译者、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接受美媒采访时说。 刘宇昆凭借其2012年短篇小说《折纸》(“The Paper Menagerie”)囊括雨果奖、星云奖和世界奇幻文学奖三项世界科幻小说界最高奖项。3月8日,《折纸和其他故事》(“The Paper Menagerie and Other Stories”)短篇小说集正式发行,该书收录了刘宇昆最为著名的短篇小说和一些新作。 “所以,最开始时,我会非常小心翼翼,不去触碰与我的华人血统有关的任何事。我试图避免作品中任何一个人物被认为是中国人,或者避免我说的任何话都被看作是能代表中国。因为我不想让我的作品仅仅成为一部带有种族色彩的自传。”  刘宇昆认为,少数族裔作家面临的问题和女性作家相类似。诗人西尔维娅·普拉特(Sylvia Plath)很有名,但更多的女性诗人的作品不会被人看好。除非她们愿意将作品写成自传体似的告白。而这正是他尽力避免的方式。 “我采取了一种非常西方的展现方式,结果导致了极其压抑的负担。就好像你将你的嘴封住一半,然后讲话;你将你一半的身体麻醉,然后跳舞。我感到我正在抵触讲述我熟知的事物和经历,但这些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感到我在让别人决定我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而这绝不是正确的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转变了另一种方式。我很欣喜也很积极地将那些所谓的中国经历加入到我的作品中,我让故事中的中国角色开口说话。但与此同时,我希望我能挑战西方矮化华人的目光,改变他们对华人华裔的看法。” 关于对华裔及亚裔的刻板印象,刘宇昆表示,有一种观点认为华裔美国人割裂于两种文化之间。他们要在传统与现代间挣扎,要在中国和美国间选择,但其实这不是真实的状态。 “华裔美国人并不是这样生活的。每个人都拥有各自不同的经历。西方读者会想象在两种不同文化间会存在怎样巨大的鸿沟,但让华裔去满足这种幻想是十分愚蠢且错误的。这不是我所经历过的生活,所以我也不会写出这种故事。” 刘宇昆表示,在创作过程中,他对文化标签现象十分感兴趣。比如像“中国人”、“美国人”,他会思索为什么这些标签会存在,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知道有很多来自于外界的强加于人的标签,这些标签与人们的真实生活毫无关联。我相信有很多贴着‘中国人’标签的事物和中国没有一点关系,同时许多标榜为‘美国人’的东西也与美国无关。你认为一个想法很‘中国’,但它其实是全球通行的。你认为一个观念很‘美国’,但它也是普遍存在的。同时,你认为是公理的事情,却只能存在于社会的一个阶层。我的许多作品关注处于支配地位的文化叙事与颠覆性文化叙事之间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界强加的标签与内在真实身份之间的特权与无力感。“ 对于自己华裔的身份,刘宇昆说:“我其实很不喜欢华裔美国人称谓中的连字符(指Chinese-American)。我认为这加固了华裔的‘分裂感’。我会说我是一个美国作家,但我的中国血统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认为我的作品很美国,但这是指更广义上的美国。” “不过也有一些作家很喜欢这个连字符。这也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是自己独特的做事方式。对我来说,挑战标签化才是更有意思的写作方式,”刘宇昆说。  
Read More
背景:最近中国一线城市房价暴涨,民众对于中国房地产是否会重蹈日本覆辙的担忧多了起来。在3月15日(北京时间)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记者会上,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回答记者提问时认为,中日两国不可相提并论。第一,时代不同。日本发生的事情是在20年、30年以前的事情,背景、政治、经济条件和今天都大不一样,甚至是完全不一样了。第二,国情不同。中国和日本的城镇化水平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宏观调控的措施也不同。以下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光远看经济”,也许会为读者提供不同的视角。  日本房地产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最荒唐的泡沫之一。上世纪80年代,由于“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升值成了日本房价暴涨的导火索。日本政府为了遏制日元升值和贸易优势,在货币政策上实行了低利率政策,推动了日本股市和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关于日本房地产泡沫的数字,后来成了研究泡沫经济耳熟能详的案例。比如,在一个正常的国家,房地产市场的总价值一般是年度GDP的2到3倍,房地产业大约占可变价格财富总量的50%。但在日本房价暴涨的周期,这些指标都完全失灵。1986年到1990年,日本全国商用土地的平均价格累计涨幅高达67.4%,其中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平均地价涨幅达到了1.2倍,日本东京地价在1985年到1988年涨了2.7倍。东京的全部地产的价值超过了美国的全部房地产价值的总和。到1989年底,日本的全部房地产价值超过了美国房地产价值的5倍,是全球股市市值的2倍以上。也就是说,把日本卖掉,可以买5个美国。到1990年,日本土地的总价值超过了世界其余地区全部土地价值的一半,东京的单个家庭的住房价值高达3000万或4000万美元。 这些数字尽管现在看来非常荒唐,但在当时,对于日本经济和日本房地产的奇迹,很多专家用“新经济范式”来解释,认为日本房地产没有泡沫,诸如人多、地少、经济高速增长等现在用于解释中国房价一直上涨的逻辑在当时日本的房地产市场非常流行。日本国内绝大多数的人甚至认为,按照日本地少、多山、人口密度高的国情,日本的房价会永远的上涨。这在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显得非常荒唐,但在当时的房地产市场,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得到公认的结论。在1990年日本泡沫破灭之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日本房价和股市仍然会继续上涨,其中的代表人物三一证券的总裁坐着火箭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杂志,但就在1990年,日本泡沫破灭,几年后,三一证券的总裁跳楼自杀。 关于什么是泡沫,研究泡沫的经济学家从来都说不清楚,这也是“泡沫”的最大特点。美国著名的金融专家金德尔伯格对泡沫的描述我认为是最精准的:“泡沫其实很难定义,就如同一个美女。你很难定义什么叫美女,但当一个女孩站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知道她究竟是不是美女。”这个话其实说对了一半。事实上,从人类历史上一些重大的泡沫破灭的事件,无论是郁金香,还是南海泡沫,以及日本的房地产,在泡沫发生时,身处其中的人其实并不知道,甚至根本不愿意相信是泡沫,而只有在灾难发生之后,人们的理智才重回大脑,感叹过去的荒唐。正如剧作家阿瑟.米勒曾经指出:“当基本幻想都破灭时,一个时代也就结束了。” 对于日本房地产泡沫究竟因何破灭,破灭的时点究竟具备了什么样的特征,其实到今天仍然是一个谜。这是迄今为止我既不愿意承认中国房地产市场和日本可以比较,也不愿意否认中国会重蹈日本覆辙的原因。否认中国房地产市场会重蹈日本覆辙的原因有:第一,中国的城镇化还没有完成,而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时城镇化已经完成;第二,中国的房价和当年日本比,其实并不高。当这两点其实没有证据表明可以用以证明房地产泡沫不破灭。从美国的经验看,在美国完成城镇化之前,房地产泡沫数次破灭,而房价究竟高到多大程度泡沫破灭也并无定论。但是,目前中国房地产的表现,和当年日本的相似之处却很多:第一,长期的贸易不平衡,导致巨额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推动人民币长期升值;第二,人口老龄化;第三,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无处投资的流动性;第四,巨大的住房供应。当然,由于中国房地产数据的残缺,我们没有更准确的数据来进行严格的论证,正如福尔摩斯所言:“在没有数据之前就开始推理是一种致命的错误、人们会不知不觉地通过扭曲事实去匹配理论,而不是要去理论去切合实际。”由于没有数据,我们可能会先入为主的有了结论再去论证,但好在任何泡沫,其实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数据的比较。从历史去看,泡沫很多情况下既是客观事实,但同时又是主观反应。用日本一个学者的话说:“泡沫不是经济和金融体系制造出来的,而是在人们的心中。”其实很精辟。 也就是,你很难去判断郁金香的球茎价格涨到值一辆汽车泡沫破灭,还是涨到一套房子的时候才破灭。但在泡沫破灭之前,总有很多相似的心理和现象。诺奖得主希勒在《非理性繁荣》中,对此有精辟的描述:“投机泡沫是这样一种情况:关于价格上涨的新闻刺激了投资者热情,投资者热情通过心理感染在人群中传播,并在此过程中放大可证明价格上涨合理性的故事。”这吸引了“越来越庞大的投资者群体,尽管他们怀疑投资的真实价值,但也被吸引入局,部分是因为他们嫉妒他人的成功,部分则是因为赌徒的兴奋”。基本上,每一个泡沫在破灭之前,一些之前怀疑价格上涨的人投降不再怀疑,纷纷加入泡沫队伍,新开的楼盘一抢而空,价格加速上涨,这几乎没有任何例外。 如果你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看到了这种状况,那么,提醒大家小心就不是杞人忧天。当绝大多数人坚信房价还会快速上涨的时候,可能真的是最危险的时候。去年中国股市,很多人是在5000点突破之后,坚信会到6000点的时候开始暴跌的。 当然,从任何一个国家房地产市场的结局看,泡沫的破灭和调整几乎是唯一的归宿。因此,所谓避免重蹈日本覆辙就是一句废话。我需要说的是,日本房地产泡沫当年为什么破灭。也可能是当年在意识到泡沫已经很严重的时候,采取了过于紧缩的“去杠杆”的政策,人类泡沫灾难史告诉我们,对于泡沫和杠杆的治理,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要有耐心,过于紧缩的政策只会增加灾难,而不是抑制灾难。一个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再塞回去需要高超的政策艺术。就此而言,我们提醒,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一些泡沫破灭的迹象,但我们需要记住的教训是:不能采取过于紧缩的政策,最好的办法是,让时间慢慢的消化泡沫。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日本在房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正在走入第三个“失去的十年”,考虑到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中低收入现状,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说,泡沫一旦破灭,中国的状况要远远比当年日本要惨烈很多。我们能否应对这种灾难,答案其实很不乐观。正如一个美国的议员所言的:“我深知我的国家,她能平静地支持任何事情,但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除外。”  
Read More

About Us

Global video Media is a new-trend Internet video Media & PR/Ads company established by multimedia technology. Founded by professionals, elite & scholars in US, We are an independent and advanced media organization headquartered in New York City.